甘肃鸣沙山月牙泉导游词_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

甘肃导游词 2023-11-16 网络整理 晴天

【wenmi.jxxyjl.com--甘肃导游词】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的四大鸣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一)

  在我国美丽辽阔的大西北,不仅仅有戈壁荒滩和那苍茫无边的孤烟沙场,而且还有许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如那颇具盛名的鸣沙山。远远望去,晴空万里,山体恍如一条横卧着的黄色巨龙,绵延柔软平滑似镜,山脊如刃峰若削,好一派罕见的流沙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人要上山只有赤脚踏沙,人行沙中,顿感一种细软滑圆,踩入沙坑,表层蒸热里面凉爽又是另一番微妙。登沙山虽无惊险却很艰难,沙流软绵绵,进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着他人脚印好像省点力气,偶尔也小跑一阵往前冲刺。如此这般向上攀登,虽汗水淋漓,但也其乐无穷。

  登上山峰,举目远视,天苍苍,沙茫茫,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层层叠叠的峰峦,挥洒出道道优美的曲线;近处沙浪萦回,看似澎湃汹涌却如波涛凝固。 “鸣沙”之说更给此山抹上一层神秘色彩。阳光下掬沙细撒,指缝间倏然流下,五彩俱全,晶莹闪亮,沙脊两边阴阳分割呈强烈反差。一边是黑乎乎清凉凉,一边呈金灿灿热腾腾。真是东边日出西边凉。

  再俯瞰山下,沙山环抱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透露着粼粼波光;泉边芦苇垂柳摇曳,湖中轻波涟漪荡漾。据说,自东汉以来便有此泉记载,千百年来,不为流沙淹没不因干旱枯竭,创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迹,无愧于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称。面对着蓝天、沙海、碧泉,和谐恬谧相映成趣,人们无不赞叹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神奇。

  下山时,不妨滑沙而下,虽有几分惊险但也有几分刺激、几分好奇。只需坐上竹条板,顺坡而下,两手一伸似双翼展翅,沙浪滚滚如山洪奔腾,耳边风声阵阵好似沙鸣声声,恍然犹如全身腾空而起,惊心动魄一刹那,即已到得山脚下,真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飞流直下之飘飘然感。

  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二)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三)

  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城南7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

  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 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二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难以理解,只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如今进入科学发达的现代,人们对此谜进行科学的探究和推测,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为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二为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地鸣响。

  三为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鸣沙山现在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在这里可以赤足爬山、滑沙、骑骆驼登沙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进行沙浴、沙疗,情趣盎然。

  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四)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岭晴鸣”。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 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当你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若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轰鸣不绝于耳。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温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犹在沙鸣 则是两将士的厮杀之声。

  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到了现代,对此进行了科学的探究和推测,观点较多,主要有三说:

  第一种为静电发声说。认为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第二种为摩擦发声说。认为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烈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而鸣。

  第三种为共鸣放大说。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抄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共鸣箱的共鸣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5篇有关甘肃鸣沙山的导游词范文(五)

  鸣沙山已经形成3000多年,而鸣沙的记载也由来已久。

  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这里沙角山即为敦煌鸣沙山。

  魏晋《西河旧事》中记载:“沙州,天气晴明,即有沙鸣,闻于城内。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

  唐朝由于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 文字记载已经大量出现。《沙州图经》中说,“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元和郡县志》中记载:“鸣沙山一名神山,在县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石山,四周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五代的《敦煌录》记载:“鸣沙山去州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处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还有蒙古戈壁滩、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据说,世界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类似的沙滩和沙漠。

  鸣沙这种自然现象在世界上不仅分布广,而且沙子发出来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高阿夷岛上的沙子,会发出一阵阵好像狗叫一样的声音,所以人们称它是“犬吠沙”。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却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紧的丝弦上弹了一下。在中国的鸣沙山滚下来,那沙子就会像竺可桢描述的那样“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很多人从鸣沙山上由上往下滑时会产生轰隆轰隆的声音。传说鸣沙山现今所在地是一座玉皇大帝的宝库,为制止人们的贪婪之心,玉皇大帝特命太白金星用黄沙淹埋,所以里面是空的就会产生响声。还有一种传说----汉代时,汉军和匈奴交战时,大风突起,漫天黄沙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如今的响声就是两军的喊杀声和战马的嘶鸣声。其实是沙石相互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

本文来源:https://wenmi.jxxyjl.com/gansudaoyouci/170892.html

  • 兰州白塔山导游词300字_兰州白塔山导游词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炳灵寺石窟导游词5分钟|炳灵寺石窟导游词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甘肃马蹄寺导游词100字】甘肃马蹄寺导游词

    马蹄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许多游客慕名来参观,导游也要向游客做好马蹄寺景点的介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甘肃马蹄寺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甘肃马蹄寺导游词篇一  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距张掖市6 O公里的临松山下。山顶一石窟内留有深深的...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天水大地湾遗址导游词]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兰州导游词]兰州导游词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 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兰州水车博览园导游词2000字_兰州水车博览园导游词

    兰州水车博览园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州水车博览园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兰州水车博览园导游词  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伏羲庙导游词讲解_伏羲庙导游词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占地面积 1 3万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庙堂为一座两进三门的建筑群,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别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殿”内有伏羲塑像、屋顶有六十四卦图,大殿通高26 7米,纵深13 5米,面宽7间,通长26 4 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佛爷庙湾的西晋画像砖墓|敦煌市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

    敦煌,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点,因此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东六公里处的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是敦煌汉唐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在已挖掘面世的三座墓为西晋至东晋时期的墓葬,其中一座的明确纪年为年号,为东晋咸和4年公元3建兴17...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 [拉卜楞寺导游词]拉卜楞寺导游词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发布于:2023-11-1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文秘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