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导游词】阳朔旅游导游词
【wenmi.jxxyjl.com--广西导游词】
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桂林市管辖,县城距桂林市区65公里,独特秀美的山水风光得到了“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下面是带来的阳朔旅游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阳朔旅游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棗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阳朔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山水景色更胜桂林。漓江的“黄金水道”(杨堤至兴坪),即位于阳朔境内,境内还有挺拔俊秀的奇峰2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17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再加上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街”——西街......到阳朔来!您将不虚此行!
阳朔美景无处不在,许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说仿佛人置画中:在县城景区,除了为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时,有西郎山、山水园、碧莲峰等美景,还有老外老愿呆在这里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岩馆攀岩;可乘船游览漓江上的九马画山、下龙胜景、浪石风光、黄布倒影、兴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取景处)等漓江著名景点,登岸拜访克林顿访问过的渔村,探被誉为“岩溶奇观”的莲花岩;在月亮山景区,有十里画廊、穿岩古榕、月亮山、聚龙潭、天然的岩洞——菩萨岩(可洗泥浴,有益皮肤)、蝴蝶泉、众多的攀岩胜地等;骑自行车游览遇龙河景区:有遇龙桥、富里桥、仙桂古桥三座520xx年历史以上的古石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田园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们称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钓鱼、野营等;在漓江下游景区,游书童山、东郎山、中国画扇之乡——福利镇......阳朔就是一座大公园!
大自然给了阳朔以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球热爱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从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现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万以上,阳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寻梦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讯的发达,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阳朔的人们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园”!
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们从地球的另一面带到了阳朔,到阳朔的外国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们只把桂林作为一个交通的中转站,下飞机了,下火车了,直接从桂林赶到阳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为什么吗?我只知道一点,老外大多数很有主见!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重要的议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执行,每到节假日风景区人满为患!据阳朔旅游部门统计,从20xx年至今,阳朔的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无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帐篷。阳朔沸腾了!阳朔爆发了!
阳朔在外国游客纷纷到来的时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旧房改装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宾馆、酒店,可以说阳朔的旅游是被推着走的!现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让您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饮食风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馆,服务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为外国游客服务,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级酒店来,还略胜一筹。阳朔当地的风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鱼、各色酿菜、清水漓江鱼等,尤其是啤酒鱼,让人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景都有理不断的渊源: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xx等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过,尼克松、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四位美国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纷沓而至,1996年,李鹏携夫人到阳朔游览,并题字:“阳朔——中国旅游名县”。
篇二:阳朔旅游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县城距桂林市区65公里,有二级水泥公路(属321国道线)相连,交通依托桂林与国内外大中城市相通。
阳朔由于县城北面有现两个山峰形如羊角,俗名羊角山,而“羊角”二字与阳朔地方语言的“阳朔”二字谐音故名。清康煦十二年版《阳朔县志》载:“阳朔山在县北门外,三峰差小,隋时以此名县,俗呼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可见在立县之时已有阳朔山之名,立县时以此名之。
阳朔县这个地方在秦朝已有人村,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阳朔就属于桂林郡辖。西汉设始安县时,到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地设尚安县熙平县,到西晋秦始年间才撤销尚安县,其地并入熙平县,属始安郡辖。熙平县的范围基本是现在的阳朔县的范围,县城设在今兴坪镇附近。到了隋开皇十年将熙平县名改为阳朔县,县城也迁到现在这个地方。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有耕地30余万亩,林地80余万亩。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棗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阳朔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 1978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境内有奇峰2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17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被世人誉为“天上人间旅游乡”。
阳朔美景无处不在,许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说仿佛人置画中:在县城景区有西郎山、山水园、碧莲峰等美景,您可以泡吧、到攀岩馆攀岩;可乘船游览漓江,漓江的“黄金水道”(杨堤至兴坪),即位于阳朔境内,路程上有九马画山、下龙胜景、浪石风光、黄布倒影、兴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取景处)等漓江著名景点,登岸拜访克林顿访问过的渔村,探被誉为“岩溶奇观”的莲花岩;在月亮山景区,有十里画廊、穿岩古榕、月亮山、聚龙潭、天然的岩洞——菩萨岩(可洗泥浴,有益皮肤)、蝴蝶泉、众多的攀岩胜地等;骑自行车游览遇龙河景区:有遇龙桥、富里桥、仙桂古桥三座520xx年历史以上的古石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田园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们称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钓鱼、野营等;在漓江下游景区,游书童山、东郎山、中国画扇之乡——福利镇等等,阳朔县就是一座大公园!
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本被背包旅行者奉为“圣经”的《孤独行星》里面介绍了阳朔西街独特的风情。渐渐地,这里便成了国外背包旅行者的聚集地,一些迷恋西街风土人情的老外干脆在这里“安营扎寨”,开起了旅馆、饭馆。如今在地球村--西街,你能看到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要多。这条长仅600多米的小街,本是最传统的南国小镇街道,石板路面,灰砖骑楼;可它又是最洋气的: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英文。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重要的议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执行,每到节假日风景区人满为患.据阳朔旅游部门统计,从20xx年至今,阳朔的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无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帐篷。阳朔沸腾了!
阳朔在外国游客纷纷到来的时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旧房改装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宾馆、酒店,可以说阳朔的旅游是被推着走的!现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让您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饮食风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馆,服务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为外国游客服务,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级酒店来,还略胜一筹。阳朔当地的风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鱼、各色酿菜、清水漓江鱼等,尤其是啤酒鱼,让人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景都有理不断的渊源: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xx等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过,尼克松、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四位美国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纷沓而至,1996年,李鹏携夫人到阳朔游览,并题字:“阳朔——中国旅游名县”。
大自然给了阳朔以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球热爱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从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现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万以上,阳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寻梦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讯的发达,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阳朔的人们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园”!
篇三:阳朔的民间艺术
戏剧
歌乐、斋醮,是阳朔县民间最初出现的表演艺术。清康熙年间起,相继建成福利行宫戏台、兴坪武圣宫戏台、高田关帝庙戏台、县城江两会馆等24个戏台,戏曲演出颇为活跃。
桂剧
清咸丰六年(1856年),龙潭徐大德创办“宝华群英桂剧科班”,后人称“宝字科班”,阳朔始有桂剧正式班社。清末民初,阳朔、白沙、福利、兴坪、高田等圩镇出现“玩字班”。民国20xx年白沙增办“瑞英乐科班”(称瑞字科班),20xx年县城在江西会馆成立“寿阳剧院”。两个戏班分别在阳朔县和桂林附近各县巡回演出10多年,33年至34年因日军入侵而散班。同时,各圩镇、农村的桂剧班子也常有演出活动,桂剧有了发展。
建国后,1953年各区相继成立业余文工团,原有桂剧班子上演桂居4传统剧目,文化部门搜集整理传统剧目,桂剧有了新生。1957年后因演现代戏,桂剧上演不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戏剧被认为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桂剧绝迹。1976年,业余桂剧团队恢复活动,至1985年有白沙、福利、兴坪、高田等地组织了13个业余桂剧团,其中白沙、福利两镇桂剧团为半工(农)半艺桂剧团。
1969年,成立阳朔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后简称文艺队),属文教局领导,1979年后以演桂剧为主。县文化局开办文艺小小班两期,共30多人,培训小演员充实了文艺队。1982年参加桂林市戏剧展览周演出桂剧《包公牵驴》,获创作、演出三等奖。1985年,县文艺队共有队员44人,演员、乐队、编导、舞台美术力量较齐全,演出桂剧剧目有《十五贯》、《秦香莲》、《火焰山》、《胭脂》、《郑小姣》、《花王之女》、《徐九经升官记》等20多个。
彩调
彩调又称“花灯”、“调子”,是阳朔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各乡村。民国4年至20xx年间县境彩调已是兴盛时期,稍大村庄都有彩调班子。较有名的师傅有高田的徐老友、城关的莫乃乃等人。20xx年高田富绢村开办的“景发达科班”(称景字科班),是较正规的科班,学艺一年,生、旦、净、丑齐备。其他彩调班子,多是冬季或农闲排练,春节期间演出。20xx年后,县政府借口彩调是伤风败俗的“淫调”,曾下令禁演。
建国后,彩调获得新生。1951年至1956年,白沙兆村源、高田富绢村陆续开办多期彩调科班,其他村庄的业余彩调队也先后成立,至1958年全县有业余彩调队112个,并掀起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热潮。
1959年,成立阳朔县文工团,成员30人,演出剧目《拾玉镯》、《龙女与汉鹏》、《刘三姐》、《三月三》等。1960年文工团下放(解散)。
1965年8月,成立阳朔县农村文艺宣传队,有15人,属县文化科领导。经桂林地区彩调训练班培训,学习中南五省现代戏会演推荐的《打铜锣》、《补锅》等一批剧目,回县后深入农村山区巡回演出,传播现代彩调剧。从此,全县各业余彩调队纷纷排演现代小戏。1966年底,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县文艺队和业余文艺队停止演出。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彩调又枯木逢春。次年,县文化馆举办4期训练班,举行会演、调演各1次,召开全县第二次老艺人座谈会。1979年,桂林地区在阳朔县举行地区业余文艺会演,阳朔县创作的现代彩调剧《考嫂子》等节目参加演出,业余演员廖艳兰、朱贵凤获优秀演员奖。1980年召开第三次全县老艺人座谈会,县文化馆组织19人的演出辅导队到农村巡回辅导,全县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到153个,队员4300多人,春节共演出375场,观众达16.0万人次。1981年、1982年,县文化局组织代表队参加桂林市曲艺会演和戏剧展览周,彩调《莲池会》获创作、演出二等奖,《打猫赔兔》获三等奖。《莲池会》演员王福荣获演员新秀奖。1985年全县有业余彩调队84个,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农闲排练,节日演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话剧
民国20xx年,县政府请上海启明新剧社在县城同乐戏院表演白话剧(文明戏),时间约3个月。同年暑假,中共桂林县支部派一个话剧团到阳朔县城,在粤东会馆演出《刘姑的处境》、《残年》等反封建长短话剧10余个,连演10天。从此,每逢纪念日各区小学便排演一些短小话剧,到桂林读书的学生也回县演出。1939年7月以后,在共产党员教师组织下,阳朔国民中学师生在县城广场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桂花姑娘》、《人约黄昏》、《一家人》等剧目。1942年,由县长组织演出《凤凰城》。1944年、1945年,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和临阳联队,在游击区演出《农村曲》、《军民进行曲》、《青纱帐》等。1947年,碧莲表证中心校的教师和桂林师范实习生,演出大型新编历史话剧《林冲夜奔》和木偶剧《一个铜钱》。福利中心校师生演出历史剧《天国遗恨》。
建国后,县、区、学校文艺队曾演出《三代仇》、《青年一代》、《风华正茂》、《满意不满意》、《于无声处》、《一丝不苟》等话剧。
歌、舞剧
建国后,在舞台上演出的有《白毛女》、《兄妹开荒》、《蚌壳舞》、《小二黑结婚》、《九件衣》等。《蚌壳舞》曾参加自治区会演。1958年,桂林地区举行工交、财贸、农业三个系统文艺大会演,阳朔自编的歌剧《李老汉进城》参加演出。1966年,县农村文艺宣传队移植演出歌剧《红松店》、《王杰之歌》等。1975年,县文艺队创作演出七场歌剧《廖长有》和组歌《韦江歌》。
-
龙脊梯田导游词解说_龙脊梯田导游词详细阅读
龙脊梯田是桂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以及平安村梯田的统称,位于广西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早已名闻遐迩。龙脊梯田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它的恢宏磅礴的气势。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象龙脊梯田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实在是罕见。龙脊梯田集壮丽与秀美于一体,有“世界梯...
-
桂林的榕湖和杉湖介绍_广西榕湖、杉湖导游词详细阅读
榕湖、杉湖原为唐宋时桂州城南护城河, 现在湖畔树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镶嵌在市区中心, 游人到此不仅能饱览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寻胜访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两次重建, 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 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
-
[北海珍珠城]珍珠城导游词详细阅读
白龙珍珠城遗址是一座古老的城池,位于到城东南36公里营盘镇白龙村。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传说古时有一条白龙飞到这里上空,落地不见踪影,人们认为白龙降临乃吉祥之地,便从那里建城,称为白龙城。该城濒临大海,离海不远有珍珠母海多处,尤以白龙杨梅池最大。此地历代盛产珍珠,质优色丽,以“南珠”之称闻名于世。流...
-
[阳朔导游词资料500字]阳朔导游词详细阅读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
-
桂林山水导游词_桂林山水导游词详细阅读
Hello!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我是你们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叫Lily!今天,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迷人的桂林山水。 来,请大家一个一个地、慢慢地上船。哎,小心!好了,咱们一边欣赏山两边秀丽的风景,一边来听我讲解吧! 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这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漓江的碧绿碧绿的...
-
广西独秀峰导游词一千字_广西独秀峰导游词详细阅读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内, 孤峰突起, 陡峭高峻, 气势雄伟, 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 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 峨峨郛吧间”的佳句, 独秀峰因此得名。假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 孤峰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岩 在独秀峰...
-
[酉阳世外桃源导游词]最新的广西世外桃源导游词范文详细阅读
世外桃源,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桂阳公路,为国家4A级景区。主要由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和原始部落组成。在世外桃源还可以观赏侗族、壮族、苗族的建筑和生活习性,了解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在世外桃源,追溯陶渊明的意境,验证桂林山水的浓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广西世外桃源导游词范文,欢迎...
-
百色市导游词|百色市导游词详细阅读
百色,是由壮语中的原始村落博涩寨的称名而来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百色还被称之为鹅城。清朝在分田州土州设立厅制之后,在雍正七年,也就是公元 1729年设置百色厅,这是百色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从1730年建城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市,西部与云南...
-
桂林芦笛岩导游词400字|桂林芦笛岩导游词详细阅读
芦笛岩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
-
桂林导游词_桂林导游词详细阅读
桂林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北纬24°15′-26°23′、东经109°36′-111°29′之间,扼湘桂走廊南端。总面积2 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4 73万人,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66 83万人。境内聚居壮、瑶、苗、侗、回等36个少数民族,人口72万余人。属亚热带季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