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五篇精选

思想宣传 2019-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wenmi.jxxyjl.com--思想宣传】

  【导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需要唤起青春的力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所在。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一

  总结党成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不断释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真理性力量。党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一思想方法领导中国人民从过去走到现在,也必将依靠和运用这一思想方法领导中国人民从现在走向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继续领导人民进行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就要继续推进思想革命,用思想的力量来引领社会革命;必须勇于自我革命,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回望四十年改革开放历程,xxxxx指出:“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四十年前,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开启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四十年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相互激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伟大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和前提。

  伟大的社会革命往往伴随着伟大的思想革命,而伟大的思想革命通常先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发生。

  马克思告诉我们,出现社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既有的上层建筑无法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当上层建筑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不想或者不能解放思想、看到客观存在的实际以及蕴含其中的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无法准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更不能有效回应它的需要,上层建筑就会滞后于时代发展,催生社会革命。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集中体现,强调要打破经验思维、主观偏见和既得利益的束缚,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精神状态的提升,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没有思想的彻底解放,就做不到真正的实事求是。客观实际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符合变化的实际,真正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行动是思想的落实,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标和归宿。

  伟大的思想革命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哲学家们关注的是如何解释世界,而关键在于怎样改造世界。思想革命旨在引领和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用思想指导行动,通过社会革命使得上层建筑及其政策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能够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解放思想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固有经验和本本教义出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理论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改造客观世界。

  不以实事求是为归宿的解放思想,很可能流于空想,成为胡思乱想。在马克思以前,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来说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解放思想有余,实事求是不足,提出的一些主张想法过于脱离实际情况,脱离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定,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解放思想是为了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背离了实事求是,不以实事求是为追求和依据,解放思想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不敢坚持实事求是就谈不上解放思想。同时,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使主观与客观一致起来,不解放思想就做不到实事求是。我们越是坚持解放思想就越能实事求是,越是坚持实事求是就越能解放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仍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事物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意味着发展后的生产力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要求,呼唤我们继续推进解放思想,做到新时代的实事求是,推动事业的新发展。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村民饿着肚子签下生死文书,对集体土地实行大包干。他们打破的,是实行了20xx年的人民公社“大锅饭”制度,他们建立的,是将要在全国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打破“大锅饭”制度是解放思想,冲破了一些意识形态观念的束缚;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实事求是,符合了当时农民农村农业的实际。可以说,当时小岗村的改革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后,小岗村的村民“最满意的是大包干解决了温饱,最不满意的是经济没有发展上来”。经济没有发展上来的原因在于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温饱解决后就进取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制度创新不足。

  四十年后,小岗村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当年土地由“合”到“分”,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现在土地由“分”到“合”,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小岗村大部分土地已实现流转,农业走向规模化经营。

  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要敢于自我否定,自以为非,自我超越。小岗村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的缩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做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容易。这既要方法论上的思想解放,又需要世界观上的思想解放。

  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的思想。xxxxx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无论是大的社会制度的更替,还是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不有伟大的思想解放作先导。

  解放思想有大有小,大解放大发展,小解放小发展,不解放不发展。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解放应该是大解放,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否定,敢于自以为非,敢于自我超越,用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解放思想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思维方式上的解放,主要体现为方法论上的创新;一是思想观念上的解放,主要体现为世界观上的革命。二者相比,世界观的革命更为根本,更为彻底。

  xxxxx多次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同样也面临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方法论上的革命,勇于革掉自己不够先进的命,改变本领恐慌、本领不足和本领落后的现状,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我们更具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二是世界观上的革命,勇于革掉自己不够纯洁的命,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自觉进行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变得更具纯洁性,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二者归根结底都需要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不二法宝,更是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保障。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实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既要解放思想,走在前列,引领方向,又要实事求是,干在实处,掌握方法,使二者相统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素质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解放思想,能务虚;二是能够实事求是,善务实。即新时代干部队伍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又要有高超的落实能力。

  xxxxx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他在浙江工作时,既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又植根浙江发展浙江,生动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坚持战略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不就地方论地方,而是要把地方发展放到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看机遇、看挑战、看不足;“植根浙江发展浙江”坚持务实的态度,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范围内,找准浙江需要的、擅长的和能够驾驭的,促进了浙江的科学发展。

  新时代党的干部应当做到能务虚、善务实,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解放思想相对务虚,关注可能性,但“虚功必须实做”,培养树立跳出来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打开思维空间,自觉破除思想僵化和保守的桎梏,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勇于冲出既得利益的藩篱,来一场思想的自我革命。通过思想大讨论,实现思想上的解放和境界上的提升,从而引领行动的务实。善务实,要做到实事求是,要跳回去办事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发展机遇和时机。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要求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做到善于洞察先机,把握趋势,站在前面指引方向,带领队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赢得群众的主动认同和积极追随。在现实工作中,尤其要避免两种倾向:尾巴主义和命令主义。

  党的xx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能力素质都有显著变化。但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干部身上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作为、不担当等问题。这些问题成因复杂,但从思想方法角度上看,其中很大一部分干部的通病是,想问题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只讲一般的和空洞的原则要求,拿不出正确管用的具体办法,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缺乏解放思想的勇气和担当。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及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领不足,就会落后于时代,不能认清时代趋势和发展要求,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的认识,成为群众的“尾巴”,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创新变革,结合实际创造性推进工作,甚至以己推人,压制改革,阻碍事物前进,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渐次展开,改革就会触动利益,产生阵痛,更加需要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严格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普通干部群众的合理关切,避免“命令主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兴学习和调研之风,来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做到先知、真知、知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是xxxxx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鲜明宣示。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重要的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世情、国情、党情发展新变化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崭新成果,是具有浓郁中国气派的政治论断和科学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最新版本”,彰显着理论溯源的科学性、时代方位的精准性和世界视野的高度性等鲜明特质。

  1.新时代理论溯源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其独特的理论生成理路和展开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看成“静止”的“在场”,而应看作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集合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具有精准的时空定位。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话语,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是话语“传”到“承”的演进,既是理论对实践过程和结果的重大判定,也蕴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形势和条件的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变与不变转换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要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和拓展的时代,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坚守并赋予中国特色的时代。新时代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秉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光辉思想,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坚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矛盾的辩证思维化解发展中的矛盾,既强调人民发展需求的层次性,又注重人民共建共享发展。

  2.新时代方位的精准性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审视新时代,我们正从繁荣富裕走向日益强盛。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跃迁,有其历史继承性。马克思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总是从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走向“强”起来时代方位的精准“定位”,绝非空穴来风,而有其内在的逻辑传承。“站”起来是根。“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强”起来的新时代,则是从富裕走向强大,整体实现真正的“富强”。强起来的新时代既有国家硬实力的显著增长,也有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话语“软实力”的强劲提升。

  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催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奋斗目标,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内涵。一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二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20xx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制定、调整和实现,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永恒发展的哲学思维,又体现时代方位的演进之道。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实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奋斗出来的。xxxxx强调:“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四个伟大”在实践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奋斗目标“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和“靠谁引领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树立起一面引领旗帜。新时代奋斗目标的伟大远景,由伟大梦想缘起,由伟大事业引领,由伟大斗争支撑,由伟大工程予以保障。

  新时代奋斗目标是新时代“在场”的现实写照,召唤科学的制度体系为其领航和“定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稳步推进,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实现,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强调顶层制度设计并不否定在改革开放中的实践创新,而是更加注重顶层制度设计和实践创新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响应了时代的召唤,以精准严密的科学方法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行,避免新时代奋斗目标成为“水中花”和“镜中月”,体现了理论导向与实践自觉的无缝对接,从方法论上契合了理论引领与实践自觉的完美统一。

  3.新时代世界视野的高度性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放眼世界的高度,既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范式和中国样本,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静”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是“个别与一般”亦或“部分与整体”的逻辑关系;从“动”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进程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版本,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形态的重新建构,是从自省走向自觉,进而走向自信的进程。“中国解答”和“中国样本”的成功实证,彰显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复兴的曙光,打上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烙印”。

  新时代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方案,为人类发展的全球治理方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明显区别于西方资本逻辑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选方案的现代化道路。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一方面秉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准则。倡导正确的利义观,着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化中国梦为发展梦,化同甘共苦的发展梦为勠力同心的同心圆。另一方面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意义上是东方文明的复兴,绝不会重蹈国强必霸的逻辑陷阱。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是放眼全球的仁义之道,是国际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协商共进和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必将谱写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壮丽篇章。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xx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在党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概念之后,社会各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概括来看,已有观点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更依靠创新驱动、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更优化的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小的贫富差距、更注重幸福导向、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更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等等。笔者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内涵中,应着重关注如下六大突破口,它们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而且是“高质量发展”其他内涵的“因”。

  第一,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增长核算的视角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四大类,其中TFP可以细分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理论和国际经验均表明,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泉。然而,我国在过去三四十年的高增长过程中,主要靠的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驱动,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偏低。不仅如此,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我国难以继续依靠资本积累拉动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则使得我国难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数量拉动经济增长。在此境况下,只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提高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第一点所述的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不意味着不再关注资本和劳动投入,而是不再追求资本积累的规模和劳动人口的数量,转而追求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就资本质量而言,最近一二十年房地产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由此形成的是非生产性资本积累,再加上产业结构有所失衡,还有不少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我国资本积累的质量并不足够高。要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须改善资本质量。就人力资本质量而言,高校扩招以来的二十年里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但由于部分高校过度扩招导致招生规模远超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教育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未来应深化市场化改革,让民间资本更好地参与到教育事业中,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

  第三,缩小贫富差距尤其是财产差距。由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一般低于低收入群体,所以贫富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居民整体消费倾向趋于下降,从而减少全社会的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既需要缩小收入差距,又需要缩小财产差距。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等举措来缩小收入差距。

  第四,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表明,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将会给经济体带来严重冲击,因此要高度防范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并且在去杠杆、抑制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泡沫化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与隐患。比如,企业偿债压力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风险和隐性化问题较为突出。降低金融风险才能够为经济与社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人民更有安全感。因此,要想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往我国的财政支出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上项目、搞投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相对偏少。“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强调的是,增加民生财政支出结构还有助于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减少他们为应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问题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持续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开始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20xx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污染防治作为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xxxxx强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央高度重视污染防治,这为“高质量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综上可知,上述六大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把握好这六大突破口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顺利转变。不过也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制定“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以及“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要做好打长期战、持久战的准备。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四

  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之中,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一路走来取得胜利的巨大力量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当代中国就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就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今天,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和社会主义的“理”,在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要紧的是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只有搞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辨别什么是真的马克思主义与什么是假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明白哪些在马克思主义中是核心的东西永远不能丢,哪些东西是具体的结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任何一个政治理论体系都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其价值,也就是它主张什么,追求什么,这决定着其本质和灵魂;另一个是其逻辑,也就是它如何论证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决定着其特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它的价值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它的逻辑就是唯物辩证法,价值和逻辑共同统一于共产党人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中。

  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说的,“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让人民大众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和纲领体系。

  这一根本价值追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在中学毕业的时候,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就是人民的立场,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自由和解放。

  什么是主义?“主义”就是核心的价值追求。比如集体主义就是把集体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为了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把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论证和实现这样的价值追求呢?就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价值论统一到人类解放的实践论中。什么是唯物论?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待客观事物,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主观主义。什么是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也就是说,在辩证法看来,任何客观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客观事物。既然客观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根据唯物论,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看待客观事物,就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修正和改变原有的、与已经变化了的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旧的认识,这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唯物论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唯物论,二者不能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按照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唯物辩证法改造世界就是照辩证法办事。共产党人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崇高价值,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的结论和固定的策略。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不能丢的就是其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价值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态度,其他的具体结论和做法都可以而且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多次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相提并论,1984年6月30日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989年5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

  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多次把这两个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本来就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道”社会主义的“理”本来就是一个“道理”,就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和实践中实现人类解放。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离不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我们在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会在不同的层次上来使用。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践运动、信仰的人,里面都贯穿着一个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无论马克思主义有多少种理论表达形态,无论马克思主义有多少种运动实践形式,无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分布于多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马克思主义的“道”只有一个。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这个价值理性也一直处在人类共同价值的制高点。

  “道不离器”。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运动实践中,就在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身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价值追求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正是对资本逻辑的扬弃、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拨乱反正。所谓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理性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制度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是围绕着让社会的整体利益得到有效满足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道器不离”:马克思主义是灵魂,社会主义是载体;马克思主义是价值追求,而社会主义是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是“道”,社会主义是“器”。如果马克思主义离开了社会主义,它只能成为空想,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了马克思主义就会丢魂,就会走邪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无论有多少个理论形态,它的“道”只有一个,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即“行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可以有多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作为苏联模式具体路径的失败。同样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正确的模式,只能说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可以而且必须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面对的课题和任务、人民的需要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造福人民的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转换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现形态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从存在论和实践论意义上理解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是针对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而谈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针对资本的逻辑和市场的缺陷而谈的。一个是生产力标准,一个是生产关系标准。一个是服从效率原则,一个是服从公平正义原则。

  这个理解是非常深刻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描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这里提到三个主义,即共产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着眼于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就要发展生产力。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着眼于解决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就要追求公平正义。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共产主义。

  xxxxx曾经把二者形象地比喻成“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二者在对立面中达到统一,不能离开一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不把蛋糕做大,就没有蛋糕可分,也就无所谓公平正义。如果不把蛋糕分好,就会影响做蛋糕的积极性,也就没有蛋糕可分。但是,我们的任务不是仅仅做蛋糕和分蛋糕,而是让人民群众吃好蛋糕,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造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中国道路。正如xxxxx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正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价值认同,我们把全国十几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不断创造着“中国奇迹”。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五

  “三个区分开来”与“三类容错”

  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对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对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具体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艰难险阻中敢于迎难而上;对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等普通岗位上积极履职、主动作为。

  党的xx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鼓励各地各部门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鼓励和保护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近期,为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这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xxx关于容错纠错思想的丰富内涵

  xxxxx有关容错纠错的思想主要是就好干部的标准制订而阐发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实质上,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倡导,就是为着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离不开实践。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起源于“好干部的标准”。xxxxx一直强调“好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具体表现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其中“敢于担当”体现为“五个面对,五个敢于”,即党的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应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应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应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应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应敢于斗争。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xxxxx曾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

  第二,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比认识更关键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领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二是在判断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的标准方面,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三是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离不开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在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过程中,既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第三,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就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要自始至终,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第一天起就要着手抓,要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尤其要弄明白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的法律规定,做到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明确为官做事的尺度。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以法律为准绳。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守法治、依法办事,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第四,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法违纪,又要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乐业,推动形成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良好局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以此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

  第五,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就是要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提高广大干部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xxxxx将容错纠错作为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的有效机制,在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容错纠错机制下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有敢于负责的胆量和勇气固然可嘉,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撑腰打气,最终目的就是让领导干部放开手脚,做更多造福于民的好事。

  容错纠错机制的系统构建

  xxxxx关于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构建容错纠错机制等思想,充分体现在xxxxx系列重要讲话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xxxxx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体现在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上的重要举措就是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第一,在理论发展上,xxxxx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列宁和其他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有关思想与实践,是xxxxx关于容错纠错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实践论、邓小平的思想解放理论及其“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等,无不包含着容错纠错的思想成分。

  第二,在经验总结上,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允许干部犯错并不断纠错的历史。因为改革开放是伟大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大胆摸索,就是容错纠错的过程。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容错纠错机制。何况,容错纠错机制在某些地区有过有益探索,对此我们应一以贯之地坚持。

  第三,在创造转化上,努力实现我国自古就有的容错用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我国古代在治国理政的“容人之过”方面有不少经验,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机制提供借鉴,突出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以达到激发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作用。

  第四,在机制配套上,既然允许人犯错,那么,在现实中就应实现鼓励干部大胆干事、做到容错纠错与“能上能下”结合起来。在涉及领导干部的相关机制中,更应催生动力,在容错纠错机制保障下,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新突破。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套比较系统科学、完整成熟的干部使用体制。

  第五,在内涵拓展上,应为创新者、敢于担当者和实干者提供容错环境。对创新者、担当者与实干者容错,具有不同内涵。对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对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具体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艰难险阻中敢于迎难而上;对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等普通岗位上积极履职、主动作为。

  第六,在制度设计上,要以改革攻坚的舆论氛围与社会共识的形成为目标。容错纠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激发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手段。在改革攻坚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舆论氛围,更要加快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共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本文来源:https://wenmi.jxxyjl.com/sixiangxuanchuan/78052.html

  •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_做好高校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摘 要:从中华文化包容性、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发展三个方面认知高校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解析“xx现象”,探索高校加强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对新时代高校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  1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

    发布于:2019-11-01

    详细阅读
  •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精选五篇

    【导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新时代呼唤新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一  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xxxx...

    发布于:2019-11-01

    详细阅读
  • 全面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心得|着力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范文五篇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xxxx强调,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

    发布于:2019-11-01

    详细阅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宣传五篇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反映马克思主...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 【新时代持续深入改革开放三个深化】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深入五篇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以汲取智慧的机缘、继续前行的力量。40年前,改革开放...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宣传范文

    xxx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从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以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切实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和...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 国际安全秩序与治理|中国安全秩序治理的观念

    xxxx立足中国国情和新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为全球安全治理...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 对于领导讲话的感想要怎么写|企业领导讲话感想3篇

    中小企业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等几个方面的修养,从而提高驾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领导讲话感想,仅供参考。  企业领导讲话感想一:  在参加完边xx组织的学习公司基础管理大检查动员视频会议精神后,深入学习公司凌总经理的讲话后,我倍受鼓舞,对公司20x...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 【学校反恐防暴应急演练】学校反腐倡廉自查报告

    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反腐倡廉自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反腐倡廉自查报告一:  按照上级要求,我现将自己的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如下:  一、认真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学习,自觉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强化自身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 [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范围有哪些]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会宣传是我党鼓舞员工士气、号召职工、动员职工积极工作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同志们:  在全国工会新闻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后,省总工会就召开了全省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这充分体现了上级工会对新时期工会...

    发布于:2019-10-3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文秘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